我在東港出生,沒錯,就是那個以黑鮪魚出名的小鎮。東港真是魚米之鄉,好吃東西極多,下次再為文介紹。而鱔魚麵這東西據我媽說是我還沒上國小,就會自己跑去家附近的攤子叫來吃的食物。那麼小的孩子當然沒帶錢,老闆月底會去找我媽收,所以我媽月底脾氣總是不太好,常會有一些小販去跟她收我的欠款。我們家那時有開美容院,所以月底也總會有一些老闆娘去我家美容,要我媽做抵債的(這樣講好像很難聽….)。反正我們家在那個小鎮還小有名氣,在那個信用卡還不風行的年代,我憑臉就可以吃遍小鎮,真是美好的舊時光…. 



        總之,小時候的鱔魚麵自從賣麵的阿伯挫起來之後,那個不用勾芡、直接用魚骨熬成高湯做底的鱔魚麵便成絕響,得不到的總是最珍貴(一般講女人,鱔魚麵也行….),在我的鱔魚麵兵器譜中,骯髒伯鱔魚麵排名第一(媽說其實人家叫阿渣伯,然後小朋友不懂亂唸,就變成骯髒伯(台語),阿渣伯,對不起,你安息吧….)



         之後,大概是潛意識做崇,我對鱔魚麵有極度偏執狂,全省的鱔魚麵只有小有名氣,十之八九我都吃過,雖然兒時味道再不可得,但是對鱔魚麵的理解功力卻與日俱進,老公談吃的第一篇,就以炒鱔魚起個頭,給大伙兒過過乾癮。




        炒鱔魚有很多種炒法,揚州菜也以炒鱔糊為特色菜,比較類似我們一般熟知的勾芡炒法,然後大部份味道偏甜,尤其是台南出身的餐廳。另外還有不勾芡的乾炒,不甜也沒有湯汁,有的還會辣。最特殊的是炒脆鱔,吃起來像是先炸再炒的做法,然後像還有點肉的鱔魚魚酥一樣,湯汁收的極乾,全部吸附在鱔魚上,雖我不愛吃,但算特別、也不難吃,吃過安和路上榮榮園做的,想嚐鮮者不妨一試。




        鱔魚麵也有乾炒及勾芡炒,如果你去吃,乾炒的就是鱔魚炒麵,勾芡的叫魯麵,別叫錯了,我比較習慣吃的就是魯麵。小時候吃的鱔魚魯麵,用的是油麵,長大後吃到用意麵的,從此大部份吃意麵。為何?因為意麵比較會吸湯汁,味道較足。所以如果吃油麵要用湯匙,吃意麵只要用筷子就行。不信下次你自己吃時試一下,就知道我的話不假。




        講到這裏,如果不報一家吃得到的,我想一定會被網友或親友的幹譙回應封版。大家口味不同,我不敢講誰第一,除了骯髒伯,死者為大,大家就不要跟死人計較了。雖然鱔魚麵台南幫勢力很大,我吃過的如阿鐵、東門、沙卡里巴眼鏡、水仙宮黃家,(有一些忘了名字,沒關係,表示沒那麼好吃….),但如果我現在要吃的話,我會去華西街那家,開車從環快桂林路出口下來後左轉進桂林路,停車場對面的路口右轉(應該是第一個路口)進去,右手邊不到五十公尺,在一個托兒所還是衛生所前面那攤就是。




        為什麼推薦他?老闆炒鱔魚跟別家不同,別家通常是一次炒很多份,看有多少人在等,一次就炒多少份。但是在講求火候和口感的挑嘴老公來看,這樣很不入流。因為炒一碗和炒十碗的火候不會相同,而瓦斯爐最大火就那麼大,我不相信數量都不同的狀況下,老闆也會調整時間和火候,此其一。再者,鱔魚每個部位口感都不同,頸部較脆、身體較有肉感、尾部還會有咬勁,一次炒一鍋,如果老闆沒有分好,吃到什麼部位就憑運氣了。在這家吃鱔魚麵,通常要等三十分鐘才有得吃,我每次都請老婆先去排,我去找車位,有時超難找的車位都找到了,鱔魚麵還沒來。但是不管有多少人在等,老闆的鱔魚總是一碗炒好再炒下一碗,而老闆娘在備料每一碗時就會仔細的挑選各部位讓大家都可以吃到每個部位而沒有遺憾,光憑這份用心,就值得我推薦它。




        但是,挑嘴的老公,是永遠都可以從雞蛋裏挑出骨頭來。它美中不足的是,也很奇怪的是,他的意麵是用鍋子煮,一次煮一鍋。雖然意麵和鱔魚不同,大鍋煮來口感沒有差很多,但是如果運氣不好,那鍋麵你是最後一兩位客人的話,就會有比較多碎麵,這很令龜毛的老公扼腕,一直有個衝動想要跟老闆講,只不過老闆汗草(台語)很好,我怕他一不開心把我當鱔魚剁了,所以還是算了,只能求食神看在我對美食要求標準那麼高的份上,把碎麵給其他沒水準的人吃(….),我可以等下一鍋,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c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